自貢人應為燈會感到驕傲
我屬于爬格子一族,喜歡行萬里路,全國除西藏尚未到過,其他省市幾乎都跑遍了,海外也跑了十來個國家。跑的地方多了,見得多了,就有了比較。我認為,自貢的燈會有特色,有氣派,上檔次,上規模,有諸多亮點,不失為自貢一絕。作為自貢市的一張城市名片、文化名片,燈會是給自貢加分、添彩的,自貢人是應該為此驕傲的。
我認為自貢的燈會,其規模,其投入,其可看性,其難以替代性,其社會性,其文化含量,其民俗含量都不亞于山東維坊的風箏節、上海南匯的桃花節、江蘇秦潼會船節等。但我在燈會轉了一圈,發現基本上以本地游客為主,或者說大部分是四川口音的游客,與外地大多數景區、景點,讓上海人唱主角、讓外地人唱主角的情況大相徑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以我的視角,自貢燈會至少有三點可以改進。
一是立體宣傳,進行全方位旅游推介;二是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連鎖化、衍伸化;三是走出去,請進來,在弘揚燈文化,打造中國第一燈城上做文章。
自貢燈會要立體宣傳,
進行全方位旅游推介
據我了解,全國城市中,上海人是最喜歡外出旅游的,不管哪個景區哪個景點,只要能吸引上海人,那就成功了一半。過去,我們信奉“好酒不怕巷子深”,現在要求“響鼓也需重棰敲”,廣告效應嘛,有投入才有產出,廣告也是如此。
現代社會,媒體是強勢力量,如何抓住媒體,花最少的錢,產生最大的宣傳效果,是需要研究、策劃的。
記得2005年,恰逢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這是一件大事,北京、上海、南京、福建、云南,凡與鄭和有這樣那樣關系的,都在舉辦各種紀念活動。同樣內容的活動,誰有特色,誰就搶了觀眾的眼球,就能脫穎而出,一花獨秀。論實力,一個縣級市的江蘇太倉市是無法與北京、上海等直轄市比拼的。聰明的太倉人借劉家港是鄭和下西洋始發港的優勢,與香港鳳凰衛視聯手搞了一次“鳳凰號”下西洋。因為有香港鳳凰衛視的全程跟蹤報道,滾動播出,結果太倉市借“鳳凰號”重下西洋,知名度擦亮于全世界觀眾眼前。這種成功的例子是很值得借鑒的。
自貢燈會再好,如果不與國家級媒體聯手,不借助海內外那些有影響的媒體宣傳,想做大做強做優只能事倍功半。
自貢急需有前瞻眼光、有商業運作頭腦的策劃人才,這樣的人才不是沒有,而是需要發掘、發現,從而重用。如果本地人才不夠,還可以獵頭借腦袋。
同樣是2005年,地處大興安嶺的阿爾山為了打造溫泉旅游品牌,邀請了全國著名攝影家、作家詩人,和北京各大旅行社老總,以及幾家高校搞策劃的教授等四撥人前去觀光采風,征求意見。我印象很深的是那次關于開發阿爾山的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提供了極佳的思路與策劃方案。不要說對阿爾山,就是對我們一起受邀前去的其他人都覺得大受啟發,大有教益。自貢無論在歷史傳承上,在經濟實力上,在文化內涵上,在地理位置上,交通條件上,都遠勝于偏僻的阿爾山,如果下決心去做,經濟效果、社會效益是可想而知的。
我的家鄉太倉在上海邊上,我們訂的報紙是上海的,看的電視是上海,聽的電臺是上海的,我從上海的媒體注意到常有外地的市長、旅游局長帶了人到上海召開景區景點的旅游推介會或招商會。我不知自貢有關方面到成都到北京推介了沒有,但印象中上海沒來過,為什么不積極開辟上海這巨大的客源市場呢?
我作家協會主席是兼職的,其實我的本職工作是僑辦。一度我們僑辦下面有個中國旅行社,所以我對旅行社這一塊不陌生。據我了解,一個地方旅游業要興起,硬件固然重要,但與各大旅行社的關系也至關要緊。是不是可以以自貢市旅游局或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組委會的名義邀請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有實力的旅行社老總到自貢看一看,我想這可能比什么推介更有直接作用。
自貢的燈會雖不能說是“藏在深閣人不識”,但至少人們對自貢燈會的了解是片面的、有局限的。
以我為例,我早就知道自貢燈會很有名,但我以我在上海長風公園看到的自貢燈會,與太倉弇山園看到的自貢燈會樣本為參照系,以為就這水平,就這規模。因此,王孝謙副主席邀請我去看十四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時,我只是客隨主便,抱著走過路過不錯過而已的心態,并沒抱多少期望值。但實地看了,我真正大吃一驚,那用仿真皮制作的恐龍,巨無霸似的先不說,那形態逼真,確乎達到相當水準。那用瓷碗瓷碟組合搭建的九龍鼎,其體量、其造型,堪稱中國之最、世界之最,完全可以申報世界吉尼斯記錄。什么叫“流光溢彩”、什么叫“火樹銀花”、什么叫“目不暇接”、什么叫“流連忘返”,這才是呀!
自貢人也許年年看,看多了看慣了,多少有些審美疲勞了,但讓外地游客來觀看來欣賞,估計會有嘆為觀止的效果。
這得讓各大旅行社的老總實地看,看了才會有感性認識,才會認識到燈會潛在的旅游價值,才會組織發團過來。旅行社老總認可了,就贏了一半。
上海各旅行社沒有自貢這條旅游專線,靠散客、自發來客永遠做不大。股市語錄云:“大戶,只有大戶才是真正的英雄。小戶、散戶都是微不足道的。”移至旅游行業,何嘗不是如此呢?!
當然,開專線,還必須有專門的航班,否則就是一句空話,我考察過了,上海飛成都,飛重慶不是不可以,但從成都、重慶再乘中巴、大巴到自貢時間太長,游客太累。現在國際上流行“一小時經濟”的概念,即從機場下來到目地不能超過一小時路程。按此觀點,上海到宜賓機場,再乘車到自貢就不超過一小時了。是否可考慮與上海春秋旅行社合作,開一個春秋航班呢?
除了邀請旅行社老總,還可邀請攝影家、作家、詩人與媒體記者,他們來了,必會寫必會拍的,寫了拍了必會發的,就算一人一篇散文,一篇報道,一首詩歌,發一張照片,宣傳的效果與本地報刊發也大不一樣,名家的文章、名家的照片,效果就更不一樣了。景以名人傳,名人與景存,互惠互利,謂之雙贏。
記得去外地參加一次文化活動,主辦方明文規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一級的一律免單,省一級作家協會免一半,結果邀請到了不少大牌大腕作家、詩人與著名攝影家,效果自然好了。
我這次實地參觀了自貢燈會后,感到自貢燈會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個國際品牌,可以推介到海外去,東南亞國家是會大感興趣的,且東南亞國家屬于熱帶,氣溫高,幾乎一年四季都能展出。建議與當地國的景區合作,與當地國的僑領聯系。
像這次奧運火炬傳遞就是個好的契機,如果能及時與海外那些火炬傳遞城市的僑領聯系,想來是會受歡迎的,這已屬馬后炮,且不去說它了。接下來,上海的世博會也是次好機會,不知能否派人到上海與世博會辦公室聯系一下,搞一個展示平臺,這可是向全世界宣傳的極佳機會,千萬別再錯過了。
目前,自貢的燈展公司有好多家,我不知是否有全市性的燈展協會,如果有的話,不知隸屬于哪個部門,是文化局是文聯是旅游局?
據我所知,有些小公司在外地惡性競爭,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比如今年春節期間,太倉弇山園的燈會原本是與自貢市一家較大的彩燈制作展示有限公司合作,老總也來過太倉幾次,但后來有家小公司橫插一腳,直接與公園負責人談,因小公司價錢低廉,反而擠跑了專業大公司。內行當然知道燈的質量不可同日而語,但沒有真正見過自貢燈會的,自然會想,同樣是自貢燈會,為什么不找價錢便宜的呢。這種惡性競爭造成的影響是什么呢?一般不知內情的游客、觀眾會說:“噢,自貢燈會也就這水平。”一旦這種印象形成,要再改變就難了。
這種事,政府出面不宜,但行業協會可以管理、協調。
一個品牌要豎起來很困難,毀損之卻很容易。
自貢燈會要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連鎖化、衍伸化
自貢燈會目前已是自貢品牌之一,但產業優勢還不明顯,從產業角度看,還略顯單薄,衍生產品不豐富,即然燈會燈展是品牌,它就是龍頭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要靠它帶動相關產業,要發揮出它的最大值。有關燈文化的文史集、詩集、散文集、美術作品集、攝影作品集、工藝美術作品集等要推出,讓游客選購,還要推向全國書市。
如果自貢的旅游真正興起了,游客的需求之一就是自貢特產,可設計一些小型、美觀、有文化內涵,有品位又便于攜帶的禮品燈、燈飾之類,想來會有市場的。
還可舉辦燈展設計擂臺賽。創新是生命,推陳還要出新,精彩的燈,可申請專利。可以評選制燈大師,每年評選制燈狀元,讓游客參與投票。
我走馬觀花,那一組組燈給我留下了深刻、美好而又難忘的印象,美好之余,又不夠滿足,因為這燈會基本上是靜止的燈會。盡管恐龍會動會眨眼睛,可惜其他帶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民俗色彩的活動少了點。一句話,要讓燈展動起來,活起來。假如增加這些內容,會大大增加燈會含金量,增加可看度,增加互動性,動靜結合,更出效果。
簡言之,燈會要有觀賞性、娛樂性,要有趣味性、參與性,和特色性、多樣性。
總而言之,燈會是一個平臺,是一種載體,通過燈會,要展示歷史、展示文化,展演民俗、展演技巧,從而吸引游客,集聚人氣,達到促進消費,全民同樂;擴大知名度,提升城市品位、形象,起到挖掘、宣傳文化底蘊,借文化讓城市更有魅力,借文化擴大招商引資,讓更多的人因燈會看好自貢、看重自貢,使自貢真正躋身于全國一流城市。